对于黄山的认识与描绘,几乎可视为中国人对“山”的认识与表达。
黄山几乎囊括了有关“山”之样貌,尤其是精神的全部诉求,故而数百年来有关黄山的艺术创作层出不穷。
黄山也更成为“李家山水”创作的重要母题。
1978年,与父亲李可染在黄山
在李可染先生的笔下,黄山的葱茏润泽、层叠茂盛尽现笔端。其子李小可先生作为黄山书画院院长,多年在黄山写生、创作、感悟。
黄山是中国山水画的圣地。1978年我陪父亲去黄山写生,并有幸遇到了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先生。此后曾多次赴黄山写生。2007年,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黄山书画院,特邀我任书画院院长。这更加延续了我与黄山的情缘,同时也肩负起了画好黄山、为黄山奉献的责任。黄山与皖南已成为我探索山水画表现的重要契机与内容。
——李小可
李小可先生入“古稀”之年,笔下的黄山则生发出一种雄绝、苍劲之气。
丁酉新作《黄山墨韵》所描绘的黄山,极尽“力拔山兮”的雄阔,使人不禁联想到《溪山行旅图》一脉以来山水精髓的传递。
李小可 《黄山墨韵》 139x70cm 2017年
释文:黄山墨韵,丁酉,小可。
钤印:小可、神韵、踏遍青山、水墨家园、有无之间
整幅作品以线为主,层层叠叠、笔笔相扣、用笔稳健而不失灵动。山、树、水交织、融合,呈现出李小可先生个人化的艺术风貌。
(局部)
重要的是此处密不透风的手法、充盈的构图仿佛让整座山峦要向你走来,给观者产生一种欲行又止、伫立而望的暗示。
(局部)
(局部)
画面就是平面结构的空间,排列视觉形式的整体关系,整体的笔墨连接的关系。
空、松、拥、虚的空间关系。
摘选:李小可《艺术备忘录》
在这种画与人的互动中,强化了山之壮美与作品深层的文化意蕴。
(局部)
形,造型、形式、线性、墨性与调性,他们内在的通与规律是不一样的,墨的线与调的关系,调也是一种视觉形式,线性纹样也是一种视觉形式,文化是一种人类智慧精神,表现的创造性,发现客观的延伸规律。
摘选:李小可《艺术备忘录》
黄山的地质地貌与黄山的烟云变化及黄山的人文背景,构成了二十世纪山水画中的黄山胜景,小可将其厚重的一面施加到黄山山水之中,这个厚重与烟云之间的对比,一方面呈现了李家山水的基本规范;同时,小可自己的风格也开始呈现出来。显然,小可的黄山系列,不同于他的北京系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人文的亲情,也不像他的西藏系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高原的圣洁,黄山的崇高雄伟,黄山的变化多端,为小可的山水画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陈履生《初看李小可笔下的黄山》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