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李小可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文化:画家李小可的甘南情怀

2011-07-28 11:24:47 来源:甘肃日报作者:
A-A+

  冬季不是出行的好日子,何况还在正月里,但李小可按捺不住自己的出行欲望。

  从北京到达兰州的时候,是正月初十,城市的节日气氛依旧热烈浓郁,却留不住李小可。甘南一年一度的晒佛节,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他,继续往前走。

  对画山水的李小可而言,外出写生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李小可常随父亲李可染到祖国各地去写生。父亲的山水画深厚凝重,博大雄浑,李小可耳濡目染,学会了从强烈的生活感受中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

  为了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和感受,李小可曾多次到达西部藏地。1988年,李小可带着父亲李可染的手书“黄河之水天上来”去了黄河源头,黄河源头的荒芜与遥远令李小可感到震撼。他说,在缤纷物化的时代里,藏地藏人那种本源状态给人带来了生命的感悟和灵魂的洗刷。从此,对源头的追溯成为李小可日后多年的愿望。他去了长江源头、柴达木、西藏的阿里、珠峰,再后来他发现了甘南。

  与他去过的其他藏区相比,李小可说甘南更抒情更浪漫,金碧辉煌的建筑、色彩夺目的服装,还有人们纯真的表情,一切仿佛是可以触摸到的,却又永远也触摸不到。起初只是单纯地为了写生,后来成为一种心灵朝圣。大自然的纯净苍茫、藏人的热诚淳朴,李小可觉得自己一点点地变得透明,变得纯净。甘南吸引着李小可,每一年的晒佛节,他会克制不住自己,收拾行囊,前往心中的净地。

  “对绘画者来说,创作需要有感而发。”总是感动着李小可的甘南,给了李小可无穷的创作欲望。他想将这种感动转化为绘画语言,告诉更多的人。

  事实上,这并不容易,要表达出自己的感动并让观者能够感受到,很难。李小可一直记着父亲说过的话:“实者惠”,意思是说实实在在的人是最幸运的,投机取巧或者走捷径者往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父亲一生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勇敢创新,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李小可觉得,对父亲的继承不应只是技法上的,更应从精神层面上去完成。

  对源头的追溯,是在寻找艺术创作的源泉。李小可说,一个画家艺术风格的建立需要各种条件,包括笔墨的力量、对艺术规律的把握、个人的艺术修养……艺术风格的形成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画家毕生所要做的就是准备条件。

  李小可说,去甘南就是准备条件。每一次的甘南之行,总令他颇为充实:“我看到的感受到的,在很长的时间里足够我一次次地反刍,从中吸取营养。”

  甘南情怀渐渐地融到了他的作品中,2005年,李小可的《水墨家园》绘画展和《藏地•不灭的记忆》摄影展同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李小可的甘南情怀从中表露无疑。可对他来说,甘南仍是一个谜,吸引着他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李小可说:“我企图走得更近,可它永远在远方。”

  那一年从甘南回去后,李小可完成了画作《正月的雪》,白雪白塔、经幡烈烈、画中人静静前行。透过宁静的画面,能感受到画中人宁静的心,画画人宁静的心,然后看画的人,不由也静下心来。

  李小可说,这种宁静,在城市再也找不到了。

  李小可,1944年生,江苏省徐州人,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73年,开始随父亲李可染学习山水画。1979年进入北京画院。1985年至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并参加日本画家加山又造先生举办的短期研修班。上世纪八十年代先后十几次到西藏、青海、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等西部地区写生体验。

  李小可作品在受父亲李可染影响的同时,注意研究传统并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直面生活,从对生活的强烈感受中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在重体验的基础上重表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作品受国内外美术界和收藏界的关注,并多次到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中国台湾等地参展,其中多幅作品被海内外收藏家收藏。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李小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