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李小可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李小可:情系“水墨家园”

2011-07-28 11:21:45 来源:人民网作者:任愚颖
A-A+

  不久前,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北京风光展”的大厅里,北京画院著名画家李小可先生的一张《北京什刹海》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是李小可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挥写出来的佳作之一。

  李小可说,什刹海是北京的名胜景点之一。不管是外地人,还是“老北京”,几乎没有不知道这个地方的。就创作而言,越是人们熟悉、了解的,往往越难表现。但是不等于不能表现。关键是如何使自己创作出来的视角形让人们认同。什刹海公园里有很多树,其它公园或者景点也有很多树,究竟怎么表现什刹海公园里的树,这就需要一番特殊的思考了。画家先是把远处的树用重墨画得很黑,很深,而近处的柳树则是用松与自然的淡墨勾出,目的是为了加强静穆感,纵深感,然后再用排刷画出树的倒影,再画几只走动的游艇,远处则淡淡勾出北京特有的视觉符号——鼓楼、钟楼,既不显得突出,又不争夺主题,安怡、静谧有自身特色意境的“什刹海”便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从1992年起,李小可就画了不少北京的老房子,古建筑,还画了一些外地(包括青海、西藏等地)的。他给这一批作品取名为《水墨家园》。当他谈到为什么要创作《水墨家园》的问题时,小可说了这样两件事:一次,他和家里的人到母亲的住处帮助打扫卫生,无意中,他把父亲李可染先生生前用过的一个放药品的塑料盘子给扔了。第二天打电话到家里,听阿姨说母亲看到那个塑料盘子没有了,就连夜到楼下的垃圾箱去找,幸好找到了。母亲说,你不要小看这个不起眼的塑料盘子,你可知道,这个盘子是你父亲生前健康和生命紧紧相连的见证啊! 李可染先生年轻时由于饱经战乱,加上劳苦奔波,身体被折磨得瘦骨嶙峋,弱不禁风。到了晚年,基本上离不开药了。为了中国画的发展和创作,可染先生拖着有病的躯体,经常大把大把地吃药,坚持创作。这个塑料盘子,放在老人家的床头,日日夜夜与老人为伴

  还有一次,小可到广东,看到了一些年代久远的老房子,所有的阳台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衣物,有着鲜明的特征还很有看头。他想把这些房子画下来。因为时间不允许,便决定下次来再画。后来他又到了广东,结果那些老房子都被拆掉了,眼前出现的是一座座居民楼。居民楼哪里没有呢?然而,几代人遗留下来的痕迹却是杳如黄鹤,不复再见。他后悔当初没晚走一、二天,把老房子画下来。由此他又想到父亲那个盛药用的塑料盘子,幸亏母亲又从垃圾箱里把它捡了回来,如果去晚了,垃圾被运走了,再也找不到那个盘子,这不是和拆掉老房子一样令人遗憾终生么?正因为母亲对父亲的感情很深,对父亲生前用过的每一样东西,都寄托着深思和情感,所以才那样的爱护它,珍视它。 小可由此想到,北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都,既有普普通通的居民四合院,也有金碧辉煌的宫廷建筑,由于时代在发展,城市建设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一些很有特色的北京四合院或者古民居之类被拆得荡然无存,作为生存在这个变革时代的人,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又不能忘却昨天,因此必须面对未来,创造明天。于是,李小可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到处奔波采访。北京以及北京郊区的民居和老房子,他画了许多速写,也拍了一些照片,作为创作的参考素材。平时,小可在和人们交谈时,或者是路过某地某景,只要一和“家园”接触,兴致就来了。正是因为他是这样不同于寻常人的投入和专注,所以,他才能在自己怦然心动的时刻和精心捕捉的视觉相撞击,从而把自己的真情倾注于毫端,或激越,或平实,或高亢,或深沉,总是令人荡气回肠。正如小可所说,当他看到东郊民巷街道上那些舞动的树干和浓郁透光的树荫时,便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于是,他飞笔走墨,创作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夏》。画面上,树繁叶茂穿插有序,用花青和浓绿渲染的树荫光影,苍苍润润,层次分明,一辆三轮车在远处行进,仿佛使人听到了清脆的铃声。这里,动和静,疏和密,色和光,和谐,恰切,发挥得淋漓尽致。难怪有人说,看了这幅《夏》,仿佛在盛暑中饮了一杯醇醪,满口生津的同时,心头又生发了一种莫可名状的快意。

  李小可蘸着自己的心血汗水,用自己熔铸的特殊语言符号,感染了不少观众和读者。他笔下的《家园》,不管是古都老屋的一隅,或是长街尽头的瞬间,也不管是深深而静谧的胡同,肃穆的白塔,沉沉的晚钟,都尽情地在纸上奔突,跃动。画家用自己手中的笔,拂去岁月的封尘,向人们娓娓述说着京华历史,人们从这些朴实无华的史实中,得到了启示和振奋。久居于此或者偶客京华的人,看到这些画,立即就能够和自己印象中的实景对应起来,而且比印象中的实景更生动,更富有诗意。 不少画家都把北京或者北京郊区等地的旧街老巷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然而为什么单单令小可的《水墨家园》有了自己的特征和个性,并能够在读者、观众中产生共鸣?“真情”二字很重要。实际上,《水墨家园》是李小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有了真情,画家才能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到实地去观察,研究,思考,回味。 再一点,就是《家园》艺术语言比较准确,肯定。当然,这和画家有着扎实的基本功有关。由于二者结合得好,画家在对实景进行意匠加工的时候,准确地找到了自己应该使用的语言。他画的古都老屋从画面上看,老屋的每个院落都很相似,但又不是相似的重复,画家从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中,展现了老屋的特征和细微变化;屋面上的(屋瓦)每一条线,或曲,或弯,有如行云流水,笔笔相生,一丝不苟,铿锵有声;而屋间的丛树,树杈交柯,繁中有简,简中寓繁,有似锦上添花。这和另一幅作品《晴雪》中的线条,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晴雪》在显现画家留白功力的同时,屋、树包括白塔的线条,都是笔沉墨实,含蓄生动,如雕塑,如木刻,特别是那冉冉升腾的一轮旭日,更使画面增添了活力,使人们在尽情领略冰雪消融之际,感受到了勃勃生机。另外,在《老街》、《胡同》等作品中我们也都看到了画家在《家园》中倾注的真情实感。

  《时代潮》 (2004年 第八期)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李小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