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李小可
为了寻找新的绘画语言和感受,我曾多次到西部藏地,历经青海的黄河源头、长江源头、柴达木、西藏的阿里、珠峰、那曲、甘南的玛曲、碌曲、夏河……使我有了和藏地藏人近距离接触的机缘。藏地大自然的纯净博大,苍茫;藏人的真切挚热,刚悍和淳朴,给我以震撼。在当今缤纷物化的时代里,藏地藏人那种本源状态给人带来了生命的感悟和灵魂的洗刷。那是一个能使人魂断的神秘境地。我企图走得更近,可它永远在远方,这远方包含着变化、失去与永恒……这也像人生,总是在企图超越与无法超越的过程中。
——李小可
他出生于艺术名门却没有丝毫的矜持做派,他长在京城却迷上了遥远的雪域高原,他爱大山名川却更爱留存心底的家园,他不停用足迹丈量岁月的长短却时刻留住精彩瞬间,他用画笔喃喃追忆却又铺开满纸未来……他就是一代宗师——山水画家李可染之子、著名山水画家、摄影家李小可。
水墨作品
画家的笔触、光感、色彩都具有回声的状态和力量,最不张扬的回声悠远、绵长、浓郁、宁静,仿佛是散发在四合院屋顶瓦面上的湿润气息,任你怎么打量,都沾满经年亦碧的乡音乡情。
藏地雪域一片使人魂断的净土
西藏,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一个都市人向往的香格里拉。从1988年探寻黄河源头、1990到长江源头写生始,李小可就和这片净土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他每年都要去藏区转上一圈,雪山、冰川、牦牛、圣湖、糌粑、寺庙、圣徒……这些藏族风情装满了他的相机也装满了他的思绪,回来后就成为他笔下创作的汩汩源泉。“藏地大自然的纯净博大、苍茫;藏人的真切挚热、刚悍淳朴,给我以震撼……那是一个能使人魂断的神秘境地。”
西藏,对一个有追求的艺术家有着太多的震撼和感动,让李小可念念不忘的还有那随处可见的五彩经幡和神秘的玛尼石堆。在西藏,山口、江边、路旁、寺庙等地方都挂着五彩经幡。经幡由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组成,五色象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天空、白云、火焰、绿水、大地。幡上都印有佛经,经幡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对神灵的祈求。信徒们认为,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
藏地的山口、峰顶,都会有人们自发垒起的玛尼石堆,它像一堆不动的经文。路过玛尼堆时,人们口中不停地祈念,祈求上苍的恩赐与神灵的保佑,并围绕玛尼堆转,添上一块石头,有时也会添上牛头、羊角,甚至自己的头发……“这让我感到一些行为艺术会显得苍白。”李小可直言不讳,“藏族人,他们无声无息地做这一切的时候,是发自内心,并不需要人对他们做任何的评价。这才是最动人的行为艺术”。
水墨作品
作品既有中国传统写意水墨画的品格,又有鲜明的个性和现代意味,有强烈的形式美感。虽然它们的内容反映的是对传统生存环境的依恋,含有怀古的情愫,但在精神内涵和语言表达上,则和我们这个充满了变革旋律的时代是息息相通的。
生命的力量
1991年,李小可第一次深入长江源无人区,靠的是什么?牦牛!
李小可和摄影家郑云峰租了7头牦牛,驮着干粮、被子、睡袋、喷灯,带上两个向导,直奔长江源头。路上的冰还没有完全融化,牦牛累得用鞭子打都不走,人不但不能骑牦牛还得拖着它们走。空气已经很稀薄了,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冰雹。到达长江源的前一天晚上,李小可他们遇到了暴风雪袭击。两头牦牛瞬间就被强风刮跑,不见踪迹。风雪过后,向导骑着一匹马,在几公里外的一个山坳里,终于找到了那两头被刮跑的牦牛。
在长江源头的最后一天,从山顶飞来一只乌鸦,看到他们队伍中的一条牧羊犬。牧羊犬去撵乌鸦,也许是太久没有见到生命,它们对峙许久,直到牧羊犬快挨上乌鸦的时候,乌鸦才飞走。
李小可说:“在荒原中,生命其实是需要彼此支撑的。走在这里,就像走在月球上一样,也许这个世界是孤寂的,但却并不孤独。支撑这里的力量就是大自然的力量,生命的力量。”
西藏带给李小可的感动,就像条线,牵引着他不断去找寻,去发现。感动常在,吸引力就常在,随即化作李小可创作的汩汩泉流,附诸于笔墨。
背影 丝网版画 89cm*59cm
这感动,应该是对西藏大美的感叹,对藏族同胞本原状态的钦佩,对生命彻底的感悟和对灵魂洁净的歌颂。
“走在阿里荒无人烟的大地上,车行了一天才看到一户帐篷人家。一个藏家小女孩带着他的弟弟在湖边打完水正要往回走的时候,看到了我们的车。我们停了下来,他们也停了下来。他们就这样静静地看着我们,看了十多分钟。在这种地方,人们显得更加朴实,他们的情感表达显得更加真切。与如今这个缤纷物化的社会相比,西藏的苍茫悲壮以及在严酷环境中人们对抗命运时表现出的执着,和他们那种本原的生命状态带给我无尽的感慨,令我无法拒绝。”
艺术家简介
李小可
1944年生,江苏省徐州人,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
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73年,开始随父李可染学习山水。
1979年进入北京画院。
1985年至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并参加日本画家加山又造先生举办的短期研修班。
八十年代先后十几次到西藏、青海、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等西部地区写生体验。
作品在受其父李可染影响的同时,注意研究传统并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直面生活,从对生活的强烈感受中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在重体验的基础上重表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作品受国内外美术界和收藏界的关注,并多次到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台湾等地参展,其中多幅作品被海内外收藏家收藏。
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矿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可染基金会副理事长。
责编:释默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